快速导航
卡客车轮胎
分类
服务区频现连环割胎事件轮胎售价高达1280元涉事人回应店家回应
2025-04-06

  近年来,汽车服务区频频曝出“割胎”事件,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。2025年2月,广东阳江高速服务区发生的割胎事件引起了广泛讨论,且事件发生后,嫌疑犯被警方迅速刑事拘留。然而,令人惊讶的是,这样的事件并未就此消失,浙江宁波慈城服务区在2025年3月26日再次发生类似情况。

  这一系列事件的共同点在于,受害者的车都属于高档品牌,车主被怀疑是被目标化的“高收入”群体。那么,汽修店是否专门针对富裕车主设下陷阱?涉事汽修店的老板是否因此受到应有的惩罚呢?

  3月26日,奔驰车主司徒先生从上海出差归来,途经宁波慈城服务区准备加油,谁知这一加油经历成了他始料未及的噩梦。如今的汽车一般都配有胎压监测系统,车辆若有问题会自动发出警报。正常行驶时,胎压稳定;然而,加油后不久,司徒先生发现车辆的胎压急剧下降,竟然从正常的胎压急剧掉到了75kPa。

  他将车开至服务区的汽修店,却被告知轮胎无法修补,必须更换,且价格高达1600元。对此,司徒先生感到吃惊,因为同款轮胎的网购价格仅为563元,差价竟高达近2.3倍。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,最终他以1280元的价格换了轮胎,尽管如此,这一价格仍然令人震惊。而更让他疑惑的是,另一辆奥迪A8车主也遇到了类似问题,轮胎上并没有钉子或其他物体,但却有一条人工割裂的痕迹。

  由于现场缺乏直接证据,服务区监控并未覆盖到事发区域,司徒先生未能当场与汽修店发生争执。回想起来,他愈发觉得这其中必有蹊跷。于是,他将自己遭遇的事件发到了网上,迅速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共鸣,纷纷留言表明了自己也遭遇过类似问题。

  事件曝光后,宁波慈城服务区的汽修店虽然向司徒先生退款,但店方坚称“未割胎”,解释称退款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投诉。然而,常识告诉我们,如果汽修店真心无愧,为何需要仅仅通过退款来处理问题?这种解决方法显然不合情理。

  更有网友评论:“浙江高速的水有多深,大家都知道!”浙江慈城服务区并不是第一次被卷入“割胎”风波。早在2015年3月,多名车主曾在此投诉轮胎被“利器”割破,甚至有车主发文警告他人路经时要格外小心。警方调查后发现,这些所谓的“利器”其实是货车运送过程中未固定好掉落的五金零件,导致了后车的轮胎损坏。虽然这场乌龙事件解释了部分疑云,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。

  2023年,一位网红博主“轮胎老张”通过暗访揭露了这一行业内的黑幕。他发现,外部修理工与服务区内的工作人员之间有几率存在勾结,共同制造车主的轮胎损坏需求,借此谋取暴利。令人痛心的是,这样的操作并没有促使汽修厂进行整改,反而在某些情况下,他们通过不安装监控等手段,避免了被抓住的风险。

  不仅如此,一些汽修店通过割胎的方式故意制造车主的“刚性需求”,以比市场行情报价高出数倍的价格销售轮胎,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更严重时可能会引起因轮胎问题发生高速事故,危及车主的生命安全。然而,由于单次宰客的金额不足以触犯刑事立案标准,店家往往通过退款的方式逃避法律责任,形成了“割十次退一次,仍暴利”的灰色循环。

  2025年2月4日,广东阳江新墟服务区发生的割胎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网的广泛关注。小米SU7车主在服务区停放时,车胎出现异常,手机发出了胎压问题的警告。原来,汽修工在车主离开期间,趁机划破了轮胎侧壁。然而,这次不同的是,车主的“哨兵模式”记录下了整一个完整的过程,并成功抓到了肇事者。最终,警方根据充分证据将嫌疑人刑事拘留,汽修厂也被停业整顿。这一事件虽然解决了,但也暴露出服务区监管的巨大漏洞。

 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宁波慈城服务区,作为“六连冠文明城市”的代表,却因服务区屡次发生类似事件,早已被戏称为“浙版索马里高速”。尽管新闻媒体报道不断,监管部门的处理解决措施却仍显无力。慈城服务区三次卷入割胎事件,反映出当前高速服务区监管依旧停留在应对舆论的表面层面,而非根本治理乱象。

  这类事件正是“高速宰客经济”的缩影:通过垄断、监控盲区和低成本违法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犯罪三角。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强监管,推动服务区公开监控、引入竞争并提高违法成本,类似事件将会成为常态。毕竟,在“割胎经济学”中,车主的无奈与眼泪,正是黑心商家的利润源泉。

  登载于@齐鲁晚报·果然视频2025年03月28日关于加个油轮胎没气了旁边汽修店高价轮胎只换不修的报道

  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2月06日关于高速服务区有人划破顾客车胎,还问是否要补胎?警方通报:刑拘!的报道

  登载于齐鲁晚报-齐鲁壹点2025年03月27日关于加个油轮胎没气了,旁边汽修店高价轮胎只换不修,车主吐槽后退款的报道

  登载于中国宁波网2015年03月31日关于慈城服务区附近有割胎利器?原是马虎司机掉的零件的报道